地下“蜂蜜迷宫”被破解!中国亿吨油田顺利投产
渤海传来捷报,亿吨级垦利10-2油田群一期项目正式投产。这不仅标志着中国海上最大浅层岩性油田投入生产,更意味着我国在一种特殊油藏的开采技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,那就是枝蔓状稠油油藏的规模化高效开发。
粘稠的挑战
稠油不同于我们想象中的“黑色黄金”,它更像是深埋地下的半凝固黑蜂蜜。极高的粘度使其在自然状态下几乎无法流动,常规开采手段收效甚微。垦利10-2油田的稠油更是“难上加难”,其油藏呈现“散、窄、薄、杂”的枝蔓状分布,仿佛地底深处盘根错节的暗色根系,储量分散、油层薄且物性复杂,传统开采技术对此束手无策。
热力“解封术”
面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,工程师们祭出了核心武器——稠油热采技术。其原理如同用热毛巾敷在凝固的蜂蜜罐上,核心就是向地下油层注入高温高压蒸汽。
工程师们采用了两种主要热采方法。
蒸汽吞吐如同给单口井做“热敷理疗”,向一口井注入大量蒸汽,焖井数日加热周边稠油,随后开井生产,高温显著降低原油粘度使其易于流动。
而蒸汽驱则是在注入井持续注入蒸汽形成“蒸汽带”向前推进,就像在地下制造一条高温“河流”,将加热降粘的稠油驱向邻近的生产井,实现更高效更大范围的采收。
垦利10-2油田创新性地打出“常规注水+蒸汽吞吐+蒸汽驱”组合拳。其核心平台集成了常规冷采与稠油热采两套系统,工艺复杂程度居渤海前列,堪称渤海南部首个真正意义上的规模化稠油热采“大本营”。
中国方案突破瓶颈
枝蔓状稠油油藏与热采开发模式结合,在国内外均属罕见。项目团队成功研发了一套复杂稠油油藏开发技术体系。
他们首先实现了精准“透视”地下迷宫,先进技术清晰刻画了枝蔓状油藏的精细形态与储量分布,为部署开发井和注入方案提供了精准导航。同时攻克了高温蒸汽在复杂薄层中精确分配与高效注入的难题,确保热能用在“刀刃”上。更关键的是大规模应用自主研发的高温电潜泵注采一体化技术,单井即可轮换进行注汽和生产,颠覆了传统作业模式,效率大幅提升。
垦利10-2油田一期的成功投产,是中国海油向复杂油气资源开发领域进军的里程碑。它验证了我国在海上枝蔓状稠油热采技术上的成熟与领先,为盘活渤海乃至全球巨量的难采稠油资源打开了希望之门。
当稠油不再沉睡海底,渤海油田4000万吨年产目标的实现,也因这项“破冰术”而增添了一份沉甸甸的底气。
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是对深埋地底潜能的重新唤醒。垦利油田背后是一群工程师对地球能量的重新编码,是对传统能源边界的悄然拓展。当滚烫蒸汽注入千米岩层,改变的不仅是石油的流动形态,更是一个国家在能源深水区开拓的全新可能。
原文标题 : 地下“蜂蜜迷宫”被破解!中国亿吨油田顺利投产
最新活动更多
-
7.30-8.1预约参观>> 2025WAIE-光伏储能应用大会暨展览会
-
7月31日免费预约>> OFweek 2025 具身机器人动力电池技术应用大会
-
7月31日免费参会>> OFweek 2025工商业光储招商会
-
精彩回顾立即查看>> OFweek 2025(第十六届)太阳能光伏产业大会
-
精彩回顾立即查看>> 2025锂电市场格局及未来研判蓝皮书
-
精彩回顾立即查看>> 前沿洞察·2025中国新型储能应用蓝皮书
发表评论
登录
手机
验证码
手机/邮箱/用户名
密码
立即登录即可访问所有OFweek服务
还不是会员?免费注册
忘记密码其他方式
请输入评论内容...
请输入评论/评论长度6~500个字
暂无评论
暂无评论